郭工,感谢你迅速的回复。
还有几个小问题请教:
1、如果我想同时标注桩号和法线,如何实现?
2、对于路基渐变(包括中分带渐变、车道宽度渐变、路肩渐变)等,能否实现平面图的快速标示?目前仅能标注边线,要修改几次wid数据才能实现,比较繁琐。
谢谢。
你好!
1、新版5.7的路面标高图和连接部图能够很容易的由用户定义标注内容和标注形式;
2、如果你一次将文件wid修改好(中分带、车道宽度、路肩等的宽度),再使用连接部绘图命令,不就可以一次性标示了。另外你可以使用纬地的项目中心功能修改wid数据,该功能可以以图形方式显示数据变化。
纬地平交功能中能否增加一个标注路拱横坡的功能,我院所做平交都需要标路拱横坡,一个简单的十字型加铺转角平交要标十来个路拱,手工标注太费事,软件应该不难实现。
1.还是关于平面交叉:能否增加一个边线高程赋值的选项,比如加铺转角圆弧中点高程可以选择为由圆弧端点内差而来,或程序默认的由路脊线交叉点按一给定的路拱计算而来。
2.关于示坡线:纬地工具里有画示坡线功能,但总感觉不太如意,因为示坡线画出来时总是垂直于基线,但大多数情况应该是垂直于地面,所以示坡线应该是竖直的,所以最好是由用户选择,应该不难实现。
王工:你好!
你的建议很好,谢谢!能否请你将你的建议(并配上适当图和文字说明)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我们,我们将考虑完善。
郭工:
您好!
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在平面自动分图时我已提前做好平面图框的模版,但是在平面自动分图后,图框中不显示平面图,只有自动分图的范围!
而且我的项目名称和公司名称的字体也和模版中的不一样!!
另外,在使用扩展里的平面裁图时,如果有回头弯,分出来的图不是很全面,有时缺图,不知道什么原因,望郭工指点!!
急盼回音!!!
谢谢
你好!
1、平面图框的模版你在修改时一定注意不要删除内框线(但你可以设置内框线所在的图层的属性为“不打印”,这样打印时就不会打印出内框线了)。关于字体也在模版中设定。另外新版中“系统”菜单中可以指定自行设定的各种模板。
2、扩展工具中的平面裁图功能可能在路线有回头曲线时出现你所说的问题,因为系统是将分图桩号的起终点(比如700--1400)放置水平进行剪裁的,所以我们推荐使用“平面自动分图”功能。并且在自动分图功能中用户可以修改图中显示的内容的。
郭工:
您好,我是您的用户,我们买的是纬地5.6系统专业和建模版,可说明书是4.0~5.0的,有新的5.6版本的说明书吗,麻烦你给一本
你好,请你从我们网站上下载新的用户手册。我们正在结合5.7版修改教程。
郭工:你好,我说的“不好”指中分带变宽后,内外行车道与以前相比向两侧平移,而中间的过渡段采用高次抛物线过渡是不是合理,特别是设计速度较高时,能否满足行车安全的要求
你好,还是没有说明白是“内外行车道与以前相比向两侧平移”这种处理方式不好呢,还是说“中间的过渡段采用高次抛物线过渡”呢?但这两个问题如果涉及到高速行车的安全性方面,我恐怕也回答不好。需要参考一些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才行。我试着找找看。但如果按分离式路基单独设计平面设计线(行车道线)应该是没问题的。
郭工:你好,在高等级公路中,中央分隔带如果从2米过渡到4米5米时在*.wid更改数据,在缓和曲线上采用高次抛物线过渡(这样好像也不太好),但从2米过渡到十几米或更宽时只好采用分离式路基处理,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一条路出现六七段分隔带不等宽的情况,采用分离式路基要做好多条线路。
你好,王工。
1、“在高等级公路中,中央分隔带如果从2米过渡到4米5米时在*.wid更改数据,在缓和曲线上采用高次抛物线过渡(这样好像也不太好)”,我不是很明白你说的不好是指什么?
2、但从2米过渡到十几米或更宽时我以为还是采用分离式路基设计较为合理,因为当中分带特别宽时,我们测量的路线中心线的地面高程和实际路基的设计高程的不同位置(在平面上或者说在xy方向上)的问题会比较明显,特别是山区横向地面坡度变化较大时。当然如果原始地面较为平坦,直接采用整体式断面(中分带变宽)处理也是可行的,这样做较为简单方便些了。
1.在公路主线下生成的曲线不标注qz点,不知为何?
2.假设路线的走向为南北走向,但出图桩号是从左向右(即东西向),不知纬地是否会自动旋转图形进行分图,另外指北针的方向会跟随变化吗?
你好!
1、请你注意两点设置:一是项目类型应为主线;二是系统菜单下的中英文字母标示的设定;
2、纬地中的平面自动分图功能会自动完成你的上述需要。
我有两个问题请教:
1、纵断面成图时能不能增加标注桥梁水位功能?
2、关于超高,新软件提供了三种处理,即“靠近曲线起点”
“靠近曲线终点”和“全缓和段”,但是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中,
我们往往需要第四种处理,如图,能否考虑增加?
你好!
1、请你使用控制参数中的“水准点”功能来变通实现标注,可能需要简单修改一下。
2、你提的问题我们以前也曾有设计人员这样做过,这次我还就一些情况(比如不同缓和曲线长度、不同圆曲线半径)作了一些试算。
新版软件在高等级公路特别是缓和曲线会较长时我们增加了这部分功能,即支持非全缓和段的超高过渡。其中“靠近曲线起点”是指靠近缓和曲线的起点(zh点)。
从曲率半径为4000的位置进行超高的方法从具体理论上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
根据你提供的计算方式,是取用两种计算结果中的长者作为实际过渡的长度的。其结果有两种:一是后者大,采用后者,这是必须做的;二是前者大,采用前者,但如果前者的计算结果远大于后者呢?还能采用前者吗?这样不就又有违于采用非全缓和段过渡的初衷了吗?
就这一点规范中也没有特别说明和要求,所以我以为,满足超高过渡和排水需要进行设置就可以了,不必再过渡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了。一般情况可能是这两者结果差别不大,相差5-10米,又有多少影响呢。
先做这样的讨论,不知你的意见呢?
就此问题我向新规范的主要编写人之一作了请教。他建议采用“靠近hy或yh点”设置超高。至于长度请参考新规范中的以下条款要求:
7.5.6 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当回旋线较长时,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处理:
1 超高过渡段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内,其超高起点宜设在曲率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半径处,全超高断面宜设在缓圆点和圆缓点处。
2 超高过渡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得小1/330。
3 六车道以上的公路宜增设路拱线。
郭工您好!
我使用的是纬地5.6标准版,我想请教你一个关于横断面修改的问题.我要把一处断面的右排水沟去掉,我用横断面修改命令选择该断面后将右排水沟的填和挖方数量改为0,然后点修改键,系统提示“修改该桩号的土石数据成功”.但是我发总的aw和at数量并没有变呀!还有在土石方计算表里面也没有变化呀?这是为什么呢?我应该怎么做?
你好!
有两点请你注意:1、是在横断面设计绘图对话框的面积控制选项中你选择是否计入排水沟土方了吗?2、是再把横断面图纸使用“横断面修改”功能自动刷新后需要重新使用输出土方计算表功能重新输出土方表再对比。
你好,我现在用的是贵公司最新的5.7版本的纬地,可是我发现超高不能计算了,在完成设计向导工作以后,所产生的超高文件根本没计算过.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你好,没有啊,我们测试是超高计算是正常的。这不是还有其他用户也在说超高缓和段取用的问题吗?